身先示范做人师 甘为人梯铸师魂
——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晏良江事迹宣传
晏良江,男,中共党员,本科,1973年6月出生于新沂市时集镇凤云村。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学习。1996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8月经新沂市教育局分配至新沂市高级中学(原王庄中学)任专职数学教师,坚守农村教育二十二年。2018年7月经新沂市组织部门调入新沂市第三中学任副校长,2019年7月,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筹备创建,教学管理人员不足,临危受命,调入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任副校长,负责学校大教学和党建工作。
一、身先示范做引领,为党为国筑师魂
晏良江同志一直深深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做好育己工作。所以,晏良江同志身先示范,自觉遵守党纪党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会一课”、每周的例会学习、学校党支部中心组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自从负责学校党建工作以来,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育己同时,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通过积极开展丰富的政治学习和红色基地研学活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为党为国筑牢教师魂,守稳守牢教育这块阵地,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1999至2000年度被王庄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2005年9月被评为新沂市优秀园丁。2006年7月被徐州市委教育工委和徐州市教育局党委评为徐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二、学高为师引领垂范,俯首甘做孺子人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发挥作用主要在学校课堂上。晏良江同志始终认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首先耕耘好学校课堂这块教育田地,才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功效。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晏良江同志牢记这种使命观,认真履行学校赋予的各项职责,认真系统地学习符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用它来指导实际工作。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日趋提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一直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魏书生等大家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从他们身上寻找最佳工作方法,寻找最有效的育人之道,真正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守稳守牢教育阵地。
积极引领课堂教学变革,充分发挥数学带头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基于思维提升的五学情境课堂教学范式”,充分挖掘数学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通过一些新颖独特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浓厚的兴趣。大胆革新,在课堂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帮助学生建立了成功的信心。趣、新、活是晏良江同志课堂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实现从“教”走向“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弊病,少讲精练,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实施分层指导、分段推进,努力提高下层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动力;完善中层学生的理解、整理能力;强化优秀学生的理论素质和解题能力;坚持课余辅导,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破薄弱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不断地摸索与沉淀,教学成果日益显著,成绩喜报不断地涌现。晏良江同志在1997年获新沂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2年10月被新沂市教育局认定为A级课教师。2002年期末考试和高考中,平均分、合格率等名列全市前茅。2003年1月在市教研室期末教案抽评中本人教案得95分,为此次教案抽评中市最高分,2003年6月在新沂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任教数学科夺取全市第一名好成绩,2004年担任高三教学,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高考指标。所任教班级学生徐帅显示了较高的素质,但数学科一直比较薄弱,晏良江同志主动找他谈话,鼓励他要迎难而上,指导他学习方法等,经过精心指导,徐帅很快突破数学这一薄弱学科,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当年勇夺2004年新沂市高考状元。2005年6月在新沂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任教数学科荣获全市第一名好成绩。2007年6月在新沂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任教数学科荣获全市第一名好成绩。2008年12月荣获新沂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9年12月被评为新沂市青年名教师。辅导学生熊永瑞在200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徐州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徐帅在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本人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辅导学生滕尚在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徐州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徐渴望在2008年度江苏省中学生数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21年12月荣获徐州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21年9月荣获徐州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2022年8月荣获新沂市高三数学优秀教案。2022年9月荣获新沂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以扎实的学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肯定及家长学生的认可,在新沂市数学届起到了很好榜样引领作用。
积极钻研教学,注重理论总结。晏良江同志不仅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还经常撰写教学论文,交流心得,鼓励引导同事积极做科研。晏良江同志撰写的论文《后进班班主任工作几点体会》发表在2002年2月6日新沂市日报。论文《浅析如何审视高考数学题》荣获徐州市数学学会2003年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数学教育适应素质教育再思考》荣获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年论文评比二等奖等。论文《走进数学新课改 正视教学开放式》荣获徐州市数学学会2005年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让数学探究在建模中更精彩》发表在《数学教学研究》2008年8月期刊。论文《融通五学引思考 深度学习展素养》荣获2022年徐州市第十九届“创新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三、守稳守牢教育阵地,育人育师一脉相承
守稳学生教育这块阵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抓教学首先要抓教育管理,晏良江同志工作以来连续担任八年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使班级管理趋于民主化。实行目标周达成制度,让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制定的目标而努力,促进自我发展。以特长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通过营造民主、自觉管理的班级氛围,实现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的目标。学生长足发展,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所带的班级曾多次被评为校级和市级先进班集体。1999年被评为新沂市优秀班主任,在2002年新沂市中小学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书活动中,被评为百佳教师。所带班级高三(1)班在2000年度被评为徐州市先进集体,高一(16)在2001年度被评为徐州市文明班级。2005年9月被评为新沂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2000年2月开始担任年级组长工作,能够配合年级主任做好各项工作,得到大家认可。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担任年级主任工作,分管高一年级在2002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获市总分第三名好成绩,分管高二年级在2003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获总分第二名好成绩,以0.1分之差屈居第二,分管高三年级在2004年高考中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指标,指标完成率居新沂市第一名,所任教学生徐帅更是勇夺新沂市高考状元。2005年9月开始主持教务处工作,成功开展各项工作受到大家好评。2006年9月开始担任年级校长工作。分管高一年级在2007年教学质量调研中获总分第二名好成绩。分管高三年级在2009年高考中本科上线总人数415人居新沂第二。工作中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德育管理和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各种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等,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守稳守牢教育阵地。
守牢教师教育这块阵地。从2010年以来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长期下沉到年级组管理,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工作,把握第一手数据,多次召开部门会议和年级组会议,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抓品牌学科创建,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质。指导高一年级在新老师、新学生、新教材背景下以“基础、规范”为目标,精细实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指导高二年级选科走班上课;分管高一年级,深度参与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开设高一复习示范课。在2021年春季高考录取率100%,夏季高考本科上线率100%,完成了学校和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和学校制定的目标。在2022年春季高考中录取率100%,夏季高考在中考录取前1800名无人的情况下,文化本科达线137人,一本达线10人,本科达线总人数330人,完成了学校和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和学校制定的目标。在2023年高考中,文化本科达线126人,一本达线42人,比去年增加32人,本科达线总人数362人,比去年增加32人,实现了高考达线人数的历史新突破。
随着近几年新入职教师较多,尤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完成了学校要求的一年合格三年优秀的整体目标。在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徐州市教育局“三新四行动”要求,推进教科研发展。从“成长”入手加强教科研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围绕“教师队伍要提优”的目标,多元搭建发展平台,激扬教师乐业进取,以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请进来与走出去”、教师论坛等形式构建校本教研体系,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结集出版了《东华教科研》多期,主持开发校本课程50多门。
三尺讲台,一方天地,投身教育,无私奉献,从教近三十载,无数学生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展翅腾飞,奔向祖国建设的各个角落,也有无数的同仁们从这个甘为人梯的同事这里获得帮助,走向更大的舞台。但这位“老黄牛”依然默默地在教育这块阵地上耕耘、坚守、展望着。